木荷属早期阴性,而后期偏中性的树种,适合与马尾松、杉木及其他常绿阔叶树混交成林,发育甚佳,适宜于低质低效林和松材线虫病除治迹地的生态修复,也适宜杉木二代和三代采伐迹地。木荷天然下种和萌芽更新能力较强,无论在林下或是采伐迹地、荒山等地均有木荷生长。在马尾松次生林的自然演替过程中,木荷容易下种更新,老树根部萌条也颇多。
木荷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。木荷具有的天然特性,它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林中的大火、也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,为生态防护作出的贡献,是林中一宝。
木荷树干端直,冠形宽阔,夏日开肥厚乳白色花,入冬叶色染红,艳丽可爱。宜与其他常绿阔叶树混种,配植在山坡、溪谷作为主体树种,其林冠俏丽葱绿,景色优美。对有毒气体有一定抗性,可作为有污染源的工矿区绿化用。若与松树混植,尚有防止松毛虫蔓延之效。
木荷的幼苗初期生长缓慢,前期需施追肥,盛夏要多灌溉,第二年春季换床移栽。移栽以23月雨后阴天进行为宜。培大苗木,根据对苗木要求,应多次移栽。大苗、大树移植应在春季萌动前进行,移植时应将枝叶剪去1/31/2。木荷有刺蛾、大蓑蛾轻度危害。
要想明确木荷的育苗技术以及生物防火林带的造林技术,我们应当明确什么是木荷。木荷又名荷树,属常绿乔木。木荷树体高大,树皮呈深棕色,色深,表面有纵向的裂纹,成树大概能够长到30~35米左右,直径能够达到1米。木荷的分枝呈暗灰色。木荷叶无细小叶毛,边缘有锯齿,整体为椭圆形或是卵状椭圆形。木荷开白花,两性花,花期大致为5~7月,根据不确定的气温状况会有适当的花期调整。蒴果木质,果实呈扁球形,直径在1.5厘米左右,9~11月成熟,种子扁平。另外,木荷喜亚热带气候,属于亚热带树种,因此大多分布于浙江、四川、广东、贵州、台湾等地。在气候温暖湿润,土壤肥沃,排水良好的酸性土类当中生长状况良好,木荷在碱性土质中生长状况不佳,严重者死亡。因此北方地区很少种植。
造林防火林带一般沿山脊、山坡、山脚田边延伸,线长面窄,地况复杂,不便用炼山清理林地,可用化学除草剂灭草后挖穴营造防火林带。用草甘膦除草剂,灭除旧防火道上的杂草,8个月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已无药害,木荷成活率可达95%以上。新造防火林带可与造林同步进行,一般为块状整地,挖穴规格50厘米×40厘米×30厘米,株行距1.5米×1.5米或1.5米×1.2米,初植密度每亩300株左右。造林苗木应选择Ⅰ级苗栽植,造林季节以大寒至立春苗木萌芽前佳。栽植时做到随起、随运、随栽,不伤根、不伤皮,根舒、打紧、栽直等。木荷速生期较早,造林后应加强抚育管理,年每年垦复2-3次,此后视林带生长情况,每年抚育1-2次,直至郁闭。每年或隔年在防火紧要期前清除林下凋落物等危险可燃物。营造木荷防火林带不仅投资少、受益长,而且是一举多得保护森林的长远战略措施。
木荷喜光,幼年稍耐庇荫。适应亚热带气候,分布区年降水量1200-2000毫米,年平均气温15-22℃。对土壤适应性较强,酸性土如红壤、红黄壤、黄壤上均可生长,但以在肥厚、湿润、疏松的沙壤土生长良好。
一年生苗高30-5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。造林地宜选土壤比较深厚的山坡中部以下地带。木荷易天然下种更新。萌芽力强,也可萌芽更新。